历史回眸

春天里的足迹

日期:2018-09-11 档案馆/校史馆 8255

春天里的足迹

——与改革开放同行

原研究生院人事处长朱庭谟

 

      

       1981年2月27日,经中科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合并。研究生院由“林学院”迁至玉泉路原科大校址南院办学。同年6月中旬至7月14日搬迁完毕。从1982年4月起,撤消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在研究生院建制中设立大学管理部,负责承办科大后期教学工作。“大学部”的同志们,为研究生院搬迁及而后的建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生院迁至玉泉路以后,虽然条件还比较简陋,但是毕竟有了自己的“革命根据地”,就能安心建设、稳步发展了。现举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她在科学的春天里所走过的足迹:

       第一、校舍稳步扩建。研究生院刚到玉泉路时,现有校舍是教一楼(2480平方米),教三楼(2480平方米),办公楼(3100平方米),东二楼(3700平方米),东西平房,大礼堂和两个食堂(共4400平方米),以及52栋小板房等。1984年6月23日,中科院批给研究生院定编是:学生1000人,固定编制教职工450人,流动编制(客座教师)30人。校舍扩建规模为:面积36000平方米,总投资1900万元。到了2000年底,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为:教学实验楼17563.6平方米;综合楼6049平方米;教一楼2400.8平方米;行政办公楼3167平方米,学生公寓11277.3平方米;单身宿舍楼920平方米;浴室369平方米;礼堂2323.4平方米;学生食堂1856平方米;体育馆672.5平方米;车库1083平方米;东小楼1791.9平方米;西小楼1680.9平方米。

       第二、教学机构的发展。1979年6月2日,研究生院成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无线电电子学与计算机6个教学部,其主任、副主任均由各所科学家担任。同时,由我院教师组成了相应学科的教研室。但是科学家一走,这些“教学部”也就跟着走了,并无实际意义。1984年10月15日,研究生院院务会议决定,随着学校师资力量的发展,由我院教师所组成的各教研室,逐步取代原设的各教学部。从1986年3月26日开始,至1987年12月15日完成。

       第三、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1980年1月29日上午,由严济慈院长主持召开了教学部主任全体会议。会议建议研究生院为实验性学科建立实验室,以便加强对研究生的实验训练。事后,各学科实验室在研究生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1984年3月,化学教研室袁倬斌副教授领导的鸡蛋保鲜实验室建立。1986年10月28日,我院Vax,ALTOS计算机系统启用。1988年5月,由陈霖教授任主任的“认知科学开放实验室”成立。1991年12月,由曾肯成、吕述望所建的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DCS中心)通过国家验收。1993年10月,由中科院批准的设备支持费,我院购置微机50台;同年12月,又购置两套工作站,以加强研究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1994年1月,生物教学部研制开发的实用型生物饲料添加剂——光合细菌红精灵饲宝通过北京市饲料监察所主持的鉴定。1997年6月,由全国工商联主持的我院研制开发的高科技生物工程产品——“安泰369口服液”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999年10月21日,我院物理教学部成立了青年物理学创新实验室,苏刚任实验室负责人。

       1996年3月,我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截至同年10月批准13项,经费117万元,项目批准率为50%,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批准率17%平均数。

       2001年新研究生院成立以后,从组织、制度、经费和人才引进方面加大了对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的投入,有效提升了其科学研究能力。

      第四、师资队伍不断壮大。1979年8月11日,研究生院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评审出教授3名;副教授17名;讲师56名;工程师8名;馆员8名;会计师1名;技师7名;助教22名;助编4名;技术员2名;图书管理员2名;助理会计师5名;会计员2名。20年后(1998年),我院共有专职教师200余名,其中教授66名,副教授68名,(包括2名院士,33名博士生导师)。聘任兼职教授113名,兼职任课教师1279名。2001-2005年,增选院士2名,引进专职教师144名。到2005年,北京地区专职教师总数达到243人,来自培养单位承担集中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473人,院外兼职教师303人。

       第五、管理人才素质得到提高。研究生院创建以来,十分重视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由于编制有限,为了提高管理/支撑队伍人才的综合素质,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开办过“技术工人培训班”(相当于“技校”水平),以提高在职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开办“工农兵大学生补习班”(相当于“本科”水平),以提高在岗工农兵大学生的学术水平;开办“管理干部培训班”(相当于“大专”水平),以提高所有在职管理干部中高中毕业以下人员的文化水平;开办“管理干部研究生班”(相当于硕士生水平),以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在职干部的管理水平。2001年以后,选拔或招聘具有业务背景、高学历的人员走上管理岗位,正副处长级岗位人员中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普通管理/支撑岗位人员平均年龄38岁,全部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63%。

       第六、加强国际联系,开展学术交流。研究生院2001年更名以前,据不完全统计,在派出人员中,参加国际会议、考察、短期访问学者共220余人次;出国进修、合作研究、攻读学位半年以上的共160余人次。外国学者来访人员共600余人次。活动范围分布于美、英、瑞(士)、新(加坡)、比、德、西、澳(大利亚)、新(西兰)、俄、乌、朝、韩、日、瑞(典)、加、希、葡、捷、以、法、荷、巴(西)、卢、印(度)、泰以及香港和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七、科教双赢,硕果累累。建院以来,我院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同时,在信息安全、认知科学、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数理统计、力学等学科科研、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987-1997年间,获奖教材共有18部。获奖人员有:童秉纲、陈希孺院士,李佩、于振中、陈述彭、赵英时、陆钟万教授等。

      1978-1997年间,全院获奖科研项目共达68项,涌现出大批优秀单位与优秀个人。其中有:陈希孺院士,杨德庄、彭家贵、曾肯成、吕述望、甘午君、侯伯元、张振东教授等。

       第八、进入发展历史新时期。我校最初命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5月,为了便于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经中科院批准,学校可以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挂两个牌子;1996年9月,为区别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加上“(北京)”,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进入新世纪以后,全球信息化时代到来。国际间从军事对峙转向经济竞争,相互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已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各国的发展也日益依赖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以全球化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必将面临新的挑战。要想使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全球性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教育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必将成为带有战略意义的地位和作用。中科院作为国家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与发展的中心,在从事高水平研究的同时,培养高级创新人才既是其历史传统,也是其面向新世纪的社会重要功能和其自身人事结构调整和保持可持续创新活力的客观要求。为此,经中科院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将中科院所属“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将中科院现有5个学部和各研究所的学位授予权及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部归入研究生院。按照中科院《关于转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同意调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权管理体制及更名的批复>的通知》(科发人教字[2001]30号)文件精神,自2001年2月5日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文名称: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bbreviation:GUCAS)。

      2001年2月,中科院下发文件,明确了研究生院“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的职能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的组织形式。同年5月22日,新研究生院更名成立的揭碑仪式在北京玉泉路园区隆重举行,标志着研究生院的建设与发展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2001年9月开始,特别是2003年中科院管理干部学院整合到研究生院以后,是研究生院“创新跨越时期”。2001-2005年,形成了一校三区的教学规模,即:玉泉路、中关村和雁栖湖三个教学园区。校舍亦有较大发展:玉泉路园区,拆除危旧及临建房屋、抗震棚等2.4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2万平方米。到2002年底,学生公寓新增加了17500平方米,正在施工面积88042平方米,食堂3603平方米。并将用于学生住宿的“银亚大酒店”的改造工程同时开始,翌年年底交付使用。中关村园区,2001年10月,“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分部”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关村园区办公室”。在此新建1.2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14.8万平方米的研究生公寓,6.3万平方米学生公寓及食堂正在规划建设。雁栖湖园区,2003年12月,中科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园区规划建设汇报纲要》。2004年3月,国务院原则同意中科院在雁栖湖园区建设研究生院新园区的规划。30万平方米建设的规划立项已进入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程序,终局发展成为今天的宏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