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创业校友洪博: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 Super User
  • 日期:2018-05-02
  • 18173

    2013年6月,洪博从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博士毕业(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并留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做机器学习和反网络欺诈的研究。2015年的一天,同班同学王强(“阿农”网创始人)找到他,说:“我们一起做‘阿农’吧!”他当时看了王强带来的相关的市场数据,“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市场很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之后,洪博三天三夜没合眼,问了自己无数次“什么是我自己真正想要的?”最终他决定辞去已经做了两年的实验室工作。

洪博、王强、张鹏涛、李文杰四人 

    “做事情,对我的刺激是持久的,它不以任何外部条件为转移。”洪博下定了决心。找合伙人、做商业计划书、找投资、挖掘“新农人”……这个努力寻觅天下田间美味的国内首家农人直供平台终于在20156月份上线。

做事情,会让我感到兴奋

    洪博创业的想法并不是一时兴起。成长于一个白手起家的经商家庭,洪博似乎骨子里带有不安现状、挑战自我的基因。朋友,则将他的这种基因进行强化。读书期间,洪博结交了一群愿意自己找事情做,积极向上的好朋友。一个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二三十,大家就会想着去做,试着看能不能做成。同是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博士王强就是其中之一,在阿农网(全称为阿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前,他们就不断地碰撞各种创业的想法。

新农人 

    2010年,洪博与王强还在读博士期间,就创办了在线订餐网站送饭啦,他们白天泡实验室做研究,晚上花几个小时偷偷在实验室里写代码、做网站、想运营方案,每人都身兼多职,既是产品经理,又做设计师,还是程序员,同时还做市场推广……大约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把包括网站设计、联系餐馆在内的所有系统都跑通了。在移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2010年,基于个人电脑端的订餐网站,地理位置的服务很难提供,而订餐、送餐需要很精确的用户定位,他们就对照着北京市地图画网格,根据经纬度,给商家、消费者定位。为了提高订餐效率,他们同时还做了个硬件——自动打印订单机。

    但在硬件做出之后,他们却停止了该项目。全身心地投入这个项目,会涉及大量的网站运营维护以及推广的工作,这样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可能要面临拿不到学位的风险。洪博综合评估之后,决定先完成学业。

    正是这次创业小试牛刀,洪博对其合伙人和他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做事情,确实很兴奋。他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确定了自己以后可能是要做事情的人,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而已,他回忆起初次创业,很认真地说了句:当你真正做你感兴趣的事情时,整个人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没人推着你走,你自己就会推着这个项目前进,而且不知不觉中你做到了之前根本不敢想的事情,不知不觉中就拥有了自己原有能力范围以外的本领。

    “当时是否考虑过微软、华为、IBM这些大公司?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洪博明确又坚定地回答道:去公司可能也只是为了磨砺和提升自己,但我知道这肯定不是我的终点。

一群异想天开的实干家

    谈起做农产品的初衷,洪博说,这与“情怀”有关。洪博来自四川农村,深受祖辈和父辈的影响,孩童时期常跟着长辈们到田间玩耍。“我对农村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阿农成立后,洪博每次去原产地都很兴奋,去海南看漫山遍野的结着黄灿灿的芒果树,去芭蕉园和凤梨园,到海口荔枝园看妃子笑荔枝,“看到这些,我感觉特别神奇,这些水果种植要很久,但成熟的时候只有2-3个月上市的时间,但却是那么的好吃,又倾注了当地种植者那么多的心血。”说起这些,洪博像是在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

 新农人

    当海南的一个农民与北上广的一个白领,通过阿农网产生了某种联系时,洪博有种神圣的使命感。“纯粹从商业角度来看,农业的毛利率特别低,种植、物流、销售等整个农业流通体系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与他们打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认为,没有情怀的支撑,是不会真心深入到一线去跟农民接触,“你本可以找一个大公司呆着,这样赚钱赚得更快,工作环境也更好”。

    在阿农网的首页上,有一行引人注目的话:我们是一群异想天开的实干家,想创造从未有过的农产品体验。“我们看到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就是完全地去渠道化,使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洪博想要改变传统农业商业中的不平等的现象,他发现,在电商产生之后,生产者和消费者上下游就可以直接对接,“这是一个很遥远的未来,我们现在只是把部分有能力直接对接消费者的农人放在我们的平台,而这个方向在其他的品类中已经被验证过了。” “阿农”在努力拉近与未来的距离。

    洪博称这种有能力的农人为“新农人”。“经营褚橙的褚时健,就是新农人。”洪博解释道。他们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而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情怀、又懂消费者的一群人。“他们既能做出好的产品,又能服务好顾客”,洪博希望“阿农”能够孕育出成千上万的平民版褚时健。

    “阿农”上线刚满一年,洪博计划着等市场再做大一些,有了良好的市场机制,准备推荐一百位像裴玲一样的“农民匠人”,“褚时健是第一个农民匠人,虽然现在他们的力量很渺小,但在未来的趋势下,他们会越来越强大”,他与“阿农”为大众挑选出最自然的味道。

 “合伙做生意,靠的就是充分信任”

    阿农网,由王强发起,联合洪博与北京大学博士张鹏涛、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生李文杰共同创办。他们四个彼此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共同创业,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洪博说,合伙人一定是自己熟悉的人,“认同彼此的价值观、为人处事的方式、责任、担当和基本能力”。张鹏涛和李文杰作为公司的技术担当,洪博与王强对网页的设计、维护毫不怀疑;而他俩负责公司运营与财务,张鹏涛和李文杰也充分信任。“当我们确定好各自的股权,把合约签上以后,大家实际上已经把股权的事情忘记了,只剩下专心做各自的事情”,洪博现在已经记不得自己究竟占多大股权了。亲兄弟般信任,让创业之路轻松些。

团队在原产地考察 

    他们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由于经验不足,在产品刚上线的时候,大家热情满满,却迟迟不见成果,“研发团队每天加班,运营团队也在拼命工作,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什么?”一天下班,四个人在会议室里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讨论。“公司里不是每个人都与合伙人一样脑子中有着很清晰的方向,我们的失误就在于没有短期内可以量化的目标。”洪博回忆道。正是那次讨论,让公司迈上了新台阶。

    至今洪博还记得“阿农”APP上线推出的第一款产品“新疆阿克苏灰枣”,他们从朋友中招了70人做体验用户,“他们买了后,都说便宜又好吃,反馈特别好,都在催着上新。”用户们对新产品的期待给了他们无限地动力。

    一年来,“阿农”不断成长,也做了很多助农的事情,销售陕西滞销红枣、到原产地帮农民卖水果……当看到后台用户留言:“你们做的这些事,让我们感觉到你们是群有追求的小伙子,我们会继续支持你的。”他们深受感动:“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阿农”现已有200多位农人入驻,购买用户4万余人,且在不断增长中,月交易额稳定在50-100万。由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0人,公司也获得了来自梅花创投和明势资本的联合500万天使轮融资,他们正在准备着第二轮融资,“有更多的弹药来推广,以进一步扩大市场”。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究竟是我在科研上创造的价值大、给我的满足感大,还是创业大?”为此,洪博失眠了三个夜晚,他抛开了收入高低、工作时间长短、环境优劣、行业评价等等所有外部因素,只追问真正让自己发自内心高兴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创业给我的兴奋最为持久”。洪博将职业选择看作是“资源配置”,“从社会角度看,它是希望把一个人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从个人内心自发的动力来讲,也是需要找到一个匹配自己价值的合适位置,这样他会获得物质和心理双重最大化地回报。”

创业校友洪博 

    “我现在所有的能力都是在中科院获得的”。洪博说,与普通高校相比,国科大给了他更为全面地培养和锻炼。“实验室,实际上是带有工作性质的地方,你有机会提前进入社会人的状态,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很多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的接触,使得洪博有更广阔的知识面和更多的机会,“你并不知道未来在哪个节点上,会被某个人所影响到”。在实验室里,由于出色的工作,洪博总是可以拿到最高的工资,连续两年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和一等奖学金,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博士毕业时,获得“优秀博士论文”。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很多可以平衡的事情,你要做很多事情,总是要牺牲的”,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才有能力在人前显得轻松,“我当时就是这个状态”。

    “如果创业失败了呢?”记者问道。“失败了不会怎么样啊。”他的回答云淡风轻,令人有些诧异。“现在创业有着很成熟的机制,只要你足够有能力,就会拿到融资,不会让你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搭上,更不会让你惨到连饭都吃不起。”创业对洪博来说,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可以失去的,“这同样是对我职业的锻炼,与人打交道、团队协作、对事情的分析判断、做决策、承担责任与风险的能力的锻炼,甚至比一个公司的锻炼还要大。”

    洪博梦想着,未来通过电商的方式,改变现在落后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他希望,越来越多有态度、有情怀、愿意做好产品的新农人,能直接找到属于他的消费者和粉丝,同时也能让消费者也能找到健康的农产品的生产者,“我们努力搭建这个平台,这是更符合‘阿农’的一个未来”。